顺德华侨中学实习周记(四)
华南师范大学2016级历史教育硕士——叶晓楠
这周恰逢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 活动在侨中开展,有幸观摩了几位跟岗老师的教学过程,令我感触良多,收获更是颇丰。
陈穗老师的课堂很像文人山水画,随着卷轴缓缓展开,知识点以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,丰富而又精准的史料是画上的风景,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是不可或缺的留白,结束时的升华是画卷完全打开后留给赏画人的思考。人都道余音绕梁,可谁知画亦会入心。
陈岸春老师的声音会让我想起深夜电台,而陈老师的上课方式似乎也可以用这个不恰当的比喻稍稍比拟。师生互动一问一答间,知识点由学生一点点说出,同时学习历史的思路、方法也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被学生所接受。就像电波另一端的解忧人,风轻云淡间解了学生的学习之忧。
雷军训老师用三首歌形容了历史的三本必修书,而我亦想用一首歌来形容雷老师的课,那就是《黄河大合唱》。雷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,对学生上课情绪的调动十分到位,上课思路清晰、深入浅出,对课堂有着相当成熟的把控力。就像是这首歌旋律壮阔、乐章分明、雅俗共赏,而又有启迪之能。
楼卫琴老师的课则像是一本书,而这本书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恰到好处。翻开书页, “放眼全球,回归长时段”、“认识自己”,楼老师以知识为载体传递着自己的思想,引导着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。阅读过后,留给读者的知识财富更是受用。
吴邦荣老师与李萍老师两位老师“小组合作探究”学习模式的课堂实践,让我看到了两位老师对于这一模式的熟练掌握与认真学习。同时也可以看出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。
此外,开班仪式与总结大会上,那些名师对于历史教育的理解,也是我受益匪浅。比如魏恤民老师对历史教师提出了“出门如宾,承事如祭”的严格要求与期望。他提出要多了解,历史教师的视野不能仅局限于历史学科领域,而是要着眼于育人,因此要对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所了解,这样才能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、宗旨等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。同时要求教师要利用一切方法学习,以合作促进步,在合作中竞争等,要求教师凝练自己的思想,并在课堂上渗透。而在总结大会上,魏恤民老师还提出了教师的自觉与发展,认为“唯自觉才能发展”。不仅如此,他也提到了教育要坚持传承,在坚持中才懂得扬弃。与时俱进是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,而不是不断变换、追求最新的教学方法,要学会聚焦一个方向,深入研究,做到“始终如一,不忘初心”。
这些话让我再一次思考历史教育的真谛,的确我们常常会认为旧的就是不好的,却不曾想过一味地求新,最后可能只会是一直处在半吊子的状态。所以如何将新的理论、方法融入业已掌握熟练的教学方法中,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。
这周是充满收获的一周,也是充满思考的一周。这些优秀的历史教师们,所带给我的震撼与冲击太多太多了。学无止境,而我亦将努力求索。
评论